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2017年石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发布者:cmcccmcc
    2017-03-25 20:02:55   转载

          ——2016年11月27日在石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石必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五年拼搏奋进,综合实力大提升。预计2012—2016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8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68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1.85倍、2.02倍、2.56倍、3.31倍、1.91倍。2013年、2014年县域经济全省排位分别前进6位、2位,2015年在荆州市县域经济考核中名列第二位。 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工业兴市”战略进一步推进。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6个,规模工业企业今年有望突破160家,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完成了金平工业园、沿江产业园扩区调区工作,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面积扩大至8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增至79家。投入8.5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了粟田大道、楚天大道等35公里园区道路,启动金平工业园、东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一区三园”〔1〕的园区布局初步形成。先后建成国家级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6家;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9个。祥锦汽配、长江星医药、首美家具、梦辉物流4家企业在“新三板”〔2〕“四板”〔3〕挂牌上市。11月29日,将再有12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集中挂牌。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扎实推进,全市水产品总量、油菜籽产量、畜禽养殖量居全省前列。预计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亿元、农业增加值3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10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37倍、1.41倍、3.78倍。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3%。累计发展农业公司5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5家、家庭农场431家。和盛家禽、润农蜜蜂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桃花山土鸡、调弦龙虾、久裕葡萄、天字号瓜蔬等农业特色品牌逐步形成,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在荆州推广。农机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6.3%,全省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市。整合涉农资金10.8亿元,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民建河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等重点项目建设,疏洗骨干渠道279公里,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4个。完成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积极迎战今年“98+”洪涝灾害〔4〕,全市堤防安全度汛,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培育商贸主体,限上商贸企业增至116家,比2011年新增1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上法人零售额增速均居荆州市前三位。2014年外贸出口实现1.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先后引进阿里巴巴、云农场、网来云商等知名电商企业,大力支持紫薇商贸等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各类电商主体达692家。湘鄂农贸城、百盟光彩大市场主体工程完工。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缩小至11个月。编制完成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鄂旅投联合成立湖北石首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天鹅洲首开区〔5〕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天鹅洲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南岳山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生态家园·长江精灵》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山德水韵·锦绣石首》宣传片实现50多万人次网上点击,“美山美水美人家”的石首美誉度有效提升。 (二)五年攻坚克难,城乡面貌大变化。  城市品质提升。多渠道筹资,累计投入38亿元,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新建和升级改造石首大道、发展大道、明珠大道、建宁大道、解放大道等15条城区主干道,启动建宁大桥建设,硬化支街小巷48条,城市道路硬化率98%,建成区面积达28.75平方公里。新建陈家湖公园和12处街头小游园,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9.8平方米提高到1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37%。征地拆迁全面突破,绣林、笔架山、南口、东升、高基庙等片区齐头并进,中心城区累计征地18956亩,征迁房屋1394栋,啃下了解放东路、陈家湖公园、建宁大道西延伸段、笔架山路东延伸段等项目拆迁“硬骨头”,文昌巷拆迁1个月完成,创造了新的拆迁速度,成为货币化安置典范,基本达到了“工业项目签约即能落地、城建项目议定即能开工”的目标。绣林新园、南岳新村、车禄新居三个还建小区,解放西路、原麻纺厂生活区、廖家渊棚户区改造,山底湖公园一期工程,蔡家潭水体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纵深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深入开展“五城同创”〔6〕,实施户外广告、渣土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垃圾不落地全覆盖,下大力气解决了解放中路“以路为市”、衣铺街出店经营、皇叔街拥堵等老大难问题。中心城区全面禁止个人建房、小产权房开发。228辆出租车全部实现更新。“红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城市一道风景,“共建、共管、共享”成为市民共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荆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城乡统筹加快。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和乡镇总规编制。推进“秀美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至58.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39.93%提升到46.5%。建成团山寺镇龙腾商贸城等22个农村新社区。推进新厂镇杨家潭村等7个中心村庄建设,扶持建设东升镇毕家塘村等20个“美丽乡村”,新厂镇、东升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小河口镇、桃花山镇李花山村分别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文明村”,调关镇伯牙口村等10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生态环保加强。以霹雳手段整治环境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六治并行”〔7〕共抓长江大保护,关闭张城垸垃圾填埋场,取缔沿江非法码头11处,关闭违法防水企业5家,整治重点环境问题174个。实施湖泊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秸秆禁烧、畜禽“三区”管理〔8〕、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满石首”有效推进,累计造林绿化14.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23.86%,被评为荆州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模范县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杨树种质资源库和长江流域杨树研究中心。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与建设,天鹅洲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三菱湖、山底湖分别获批国家、省湿地公园试点。重点建设团山寺绿色发展示范区,成功举办“中国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及其全球性含义”国际研讨会。 (三)五年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大增强。 各类改革深入实施。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实施中省试点改革项目,主动推进自主改革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9〕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编制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实行“六个一”审批制度〔10〕,建立市、镇(乡)、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公共平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11〕政策,建联合办税大厅,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稳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全省率先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在荆州市率先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双创”政策,市场主体总数发展到2.4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交通瓶颈全面突破。江南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不通高速的历史。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蒙华铁路石首段相继开工建设,百年“大桥梦”“铁路梦”即将圆梦石首。石首通用机场项目纳入荆州市“十三五”规划,“港产城”〔12〕项目即将启动建设,G234〔13〕石首段开工在即,新升省道4条,新建县乡村公路788公里,改造危桥28座,实现村村通客车,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20公里。 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创新项目推进督办机制,实行周督办、月通报、季调度,累计纳入重点调度项目209个,建成投产76个。创新政府融资工作,累计融资46亿元。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工程“3322”资金支付模式〔14〕,有效缓解资金即期支付压力。开展多元化招商引资,建立“六关五度”〔15〕工作机制,累计新签约重大项目114个,到位资金350亿元;引进能特科技、瀚煜建材、长江星医药、绿城塑业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迈出开放合作新步伐,白俄罗斯奥尔沙市代表团对我市进行友好访问,两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 (四)五年务实作为,民生事业大进步。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预计2016年我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930元、14810元,年均分别增长14.3%、14.2%。今年9月末全市存款余额达236.4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124.8亿元,人均存款30226元。 精准扶贫全力推进。实施“三年脱贫攻坚计划”,组派220个驻村工作队,组织“十路大军”〔16〕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动员9200多名党员干部与15000多户贫困户,按照“10+3”〔17〕标准结对帮扶。分类施策、靶向攻坚,累计策划精准扶贫建设项目500多个,整合项目资金近3亿元,今年底将实现10个贫困村出列,34336名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一中、新人民医院、新车站、城区二水厂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城区新增一所小学规划、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新建改建26所乡镇幼儿园,实施笔架山中学、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完成精神病医院改扩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新增病床564张,市内就诊率达8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快乐广场大家跳”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跳三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马岭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全省“扫黄打非”示范县市创建已进入验收阶段。荆州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电影《高山流水》全市展播,“三馆一站”〔18〕免费开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选推出了一批道德模范、荆楚楷模,弘扬了正能量。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行政学校、邮政通讯、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粮食、气象、烟草、石油、公积金、供销、盐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组织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社会保障全面提高。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60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69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325人,扶持创业50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下。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达35.3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等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20%,高龄津贴领取年龄由85岁提前至80岁,大病医疗救助上限提高到10000元/年·人,累计救助城乡贫困群众32.7万人次,发放救助款7.8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258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769户,货币化安置943户,在建还建房6268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391户,662户农民进城购房享受财政补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建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管理,“大调解”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高基庙司法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打黑恶、反盗抢、肃毒害成效显著,社区警务室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全省平安县市”成功复牌,“一感两度”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公共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抓改促”等活动,狠抓省委巡视问题整改工作,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执纪问责,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03件,处理119人。完善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性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资金管理规定、政府性资金会审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扎紧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政府工作任务派遣单制度、政府常务会议决策事项督办通报制度,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市民参政议政形式多种多样,开展电视问政,召开网友座谈会、市民恳谈会,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石首”;涉及民生事项决策,请政协协商、交人大表决;市政府重要会议邀请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大大提高。  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催人奋进。回首这五年,我们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批前景广阔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石首,一批精准有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有力实施,一批强劲支撑的对外开放平台正在形成,一批关乎全局的大事要事顺利推进,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持每年为群众兴办惠民实事,五年累计投入118亿元,解决了一批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所有这一切,为石首未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五年来,我们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县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试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石首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是推动石首发展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是推动石首发展的动力源泉;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驱动,以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发展主动,是推动石首发展的重要动能;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高举“工业兴市”旗帜,着力把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综合优势,是推动石首发展的必由之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奋发有为,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石首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创新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强。受楚源停产整治、顺发钢铁去产能等因素影响,今年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呈下行态势。二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快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矛盾。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和工作落实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思想不解放、作风不扎实、担当精神不强,影响着石首的发展进步。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黄金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期。能否创新引领,换道超越,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关键看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关键看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面对历史赋予的千钧重担,面对建市以来少有的困境时艰,面对倒逼转型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必须夙夜在公,只争朝夕,以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以超常的干劲和闯劲,以“争”和“快”的精神状态找回石首自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国家“一带一群一区”〔19〕三大战略机遇,树立“五个第一”〔20〕观念,坚持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突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变革、开放水平提升、民生持续改善,加快打造滨江工业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现代物流城市,为全面建设链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以全省经济增速1.5倍系数加快发展,力争县域经济“三个争先”〔21〕,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900元、22800元,年均增长9%以上。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坚持产业转型,努力建设富强石首。把产业转型作为换道超越的主攻方向,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谋划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压倒性位置,聚力抓好主导产业,加快形成“3+X”〔22〕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培育20家产值过10亿元、12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植5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全面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突破性发展全域旅游,推进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双创”工作,形成全民创业热潮。实施“互联网+”战略,不断壮大电商产业。大力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带动力的各类专业市场,加快推动石首港综合物流仓储区、荆岳铁路石首站前物流产业园等重要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二)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建设宜居石首。把城乡统筹作为换道超越的重要基础,坚定不移地走城市现代化、农村生态化、城乡一体化道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力争在2021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26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3%。按照“东进南拓、东南并进”的发展方向,建设城东“商住新区”、南部“工业新城”,打造城市“新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畅通城市、海绵城市〔24〕、智慧城市〔25〕、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好“五城同创”攻坚战,确保各项创建目标如期实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管精细化、市场化改革,打造“大城管”升级版,切实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型、商贸型、生态型、口子型多元特色乡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家园”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三)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石首。把绿色发展作为换道超越的可靠保障,厚植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编制全域绿色发展规划,努力创建区域性绿色示范区。围绕建设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加快打造天鹅洲国际重要湿地、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山底湖省级湿地公园,积极建设秦克湖、中湖等湿地公园。深化“绿满石首”行动,加强园林绿化,力争到2021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5%,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扎实推进生态长江建设,加强湖泊生态修复,实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石首。     (四)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建设活力石首。把改革开放作为换道超越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全面实施“改革强市”战略,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改革。积极谋划中省重大项目落户石首,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对外交通网络。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力争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蒙华铁路石首段两大项目早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港产城”项目建设,把石首港建成鄂南湘北区域性重要港口。力争启动石首通用机场建设。积极争取武桂、荆岳铁路客运(高铁)专线经过石首并设站。积极谋划中心城区至常岳九快铁华容站快速通道建设和安石高速公路建设。 (五)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建设幸福石首。把共建共享作为换道超越的根本目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民生改善,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稳步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石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服务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平安法治石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努力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升级,着力壮大经济实力。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 培植主导产业。按照“3+X”模式,培植三个主导产业、多个辅助产业。制定产业培育政策,细化具体措施,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培植以能特科技、长江星医药、荆江源制药等为龙头的化工医药产业,以吉象木业、瀚煜建材等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钱潮精密件、祥锦汽配、扬子江泵业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大力支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体育、新能源新材料等辅助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壮大骨干企业。实施“骨干企业成长行动”,落实我市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在用地、融资、税费、技改等方面优先支持能特科技、钱潮精密件、荆江选矿、瀚煜建材、长江星医药等10家骨干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力争年税收均突破1000万元。出台重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支持传统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企业创新平台,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实施帮扶工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开展企业帮扶。落实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实施办法,启动建设工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器暨公共就业创业实训中心,着力孵化一批市场主体,力争新增小微企业50家以上,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以上。深入贯彻国家、省、荆州市去杠杆一揽子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负、财务、融资、物流成本。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新增“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0家以上。加强银企对接,制定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确保存贷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实施“企业家接班人培训”工程,选派优秀企业家参训20人次以上,不断培育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企业家队伍。 ——做优做特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三个融合”〔26〕,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实现“三增一促”〔27〕目标。 坚持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重点培植粮食、瓜蔬、林果、森工、休闲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支持调关和大垸稻虾连作、南口放心菜和江北秦黄线旱地蔬菜、西南片再生稻生产、高陵现代农业示范长廊等基地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80家、农村土地连片流转3万亩以上。加快农田水利和农村机耕通道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8万亩,升级改造沿江泵站,提升农业排灌能力。 培育产业龙头。围绕食品加工、林木森工等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开展农业招商,实现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吉象木业、枫林酒业、好味源食品、绿禾食品、谭坛香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1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意杨、荻笋、稻米、蔬菜、龙虾、畜产品等全产业链建设。 创建特色品牌。落实我市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发展农业“三品一标”〔28〕5个以上,着力培育桃花山休闲旅游、调关稻田综合种养、久合垸苗木花卉等农业基地品牌,吉象板材、好味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品牌,杨树科研、长吻鮠苗种等农业种质品牌,凤来土鸡、润农蜜蜂等涉农电商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着力提升“石首三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做精做活现代服务业。主动顺应消费升级新需求,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按照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度对接鄂旅投,启动全域旅游天鹅洲首开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石首旅游名片。同步推进桃花山、六虎山、走马岭等景区景点建设,谋划一批采摘、观光、体验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桃花山旅游公路,启动S221石首至桃花山一级公路、天鹅洲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发展电商产业。进一步落实我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壮大电商产业园,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电商企业,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亿元。整合物流资源,构建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打通农村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加强与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培训各类电商主体5000人次以上,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网来云商(石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作用,鼓励本土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努力实现跨境电商业务新突破。 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加快建设林工建材、汽车后服务〔29〕、农副产品批发、再生资源回收等专业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专业市场集群。重点加快达宝五金项目建设,完善湘鄂农贸城、百盟光彩大市场项目配套建设,升级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启动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生鲜配送中心和蔬菜便民店,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二)突出开放开发,着力汇聚发展动能。      注重招商实效。调整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结账机制,切实强化全员招商责任,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和轻资产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强、创税能力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补链型项目和企业,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壮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七个一”招商工作机制〔30〕,大力推行市直部门参与全产业链招商,努力实现项目规划、信息收集、项目落户一气呵成。建立招商项目科学评估体系,严把项目评审关,杜绝虚假项目入园。      完善园区平台。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工业“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金平工业园、东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粟田大道东延伸段、四五支渠间南北向通道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施“满园提质工程”,引导关联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鼓励乡镇发展“飞地经济”〔31〕,实行税收按比例分成。做好防水产业园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防水产业。加强沿江产业园功能配套建设。完善入园企业审批“一条龙”服务机制,切实为园区工作减负增效。支持城区街道社区盘活集体发展用地,以土地或存量资金入股的方式投资建设工业地产项目,引导企业轻资产投资,让入园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完善项目进园退园机制,实行“腾笼换鸟”,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项目建设。瞄准国家、省“十三五”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产业导向、投资方向,超前谋划包装,积极谋划争取长江故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智慧石首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大项目落户石首。坚持重点项目督办管理机制,完善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月度工作落后督办制度,全年保证有100个以上重点项目纳入动态管理。坚持任务派遣单制度,实行挂图作战,定期通报销号,切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加快康睿木业、建宁大桥、车禄新居、南岳新村、绣林新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快推进科瑞斯、赛为木业、美泰制药、鑫辉科技等一批签约项目选址、审批、用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三)突出宜居品质,着力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品位。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城市“五线”〔32〕控制规划,完善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乡镇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编制。坚持中心城区全面禁止个人建房、小产权房开发不动摇。深入推进“五城同创”,全面完成年度创城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山底湖公园一期、蔡家潭公园、廖家渊公园、康庄大道带状游园等项目工程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以创建林业生态示范市和省级绿色示范乡村为载体,全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健康石首全民行动,积极推进卫生乡镇(街道)、卫生村(社区)、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争创全国健康促进市,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大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东污水处理厂、石首砂石集并中心,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力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完善承载功能。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农贸专业市场建设,启动陈家湖商业综合体项目招标和建设,引进市场主体新建1家星级酒店,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档次和水平。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套工程建设,新建绣林新园南路、车禄北路、陈家湖路、绣林大道延伸段等道路,不断完善城市路网。开展中心城区排水中梗阻工程治理,新建陈家湖、官田湖、肖家岭提排泵站,改造排水涵闸,对城区解放东路、东方大道西段、南岳小区等路段增设排水设施,提升排水能力。实施中心城区水体治理工程,引江济湖,活化水体,切实改善城区湖泊水质。进一步拓展“大城管”外延和内涵,加强城区支街小巷建设和管理,分片逐步解决中心城区支街小巷下水道不通、路灯不亮、道路破损、乱搭乱建等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市民家门口的“烦恼”。 优化路网格局。加快推进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蒙华铁路石首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加快建设S220横沟市挖口子至新厂赵家湾段改线二级公路,启动建设G234梅家咀至道人桥段、新厂至大垸段,S221南口至高陵二级公路和上津湖产业公路,着力改善全市交通大环境。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完成县乡公路改造30公里,新修村组公路50公里。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升级改造鸿雁路、文峰路、城关路等部分路段,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四)突出绿色引领,着力构筑生态屏障。      共抓长江保护。坚持专班负责、一包到底,坚决整治非法码头、坚决全面治理污水、坚决打击非法采砂、坚决整治垃圾堆场、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坚决治理“损绿”〔33〕,全面恢复长江生态。实施重点水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加强沿江排污口的治理和监管,严格控制入江污染物总量。加强环保监察,督促环保不达标企业全面深入整改,确保整改到位。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倒逼长江生态建设责任全面落实。 共建美丽家园。启动编制全域绿色发展规划,为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预留空间。继续实施“绿满石首”行动,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建设城乡绿化带、景观林、经济林,完成绿化造林8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00公里。按照“生态湿地、生态经济、生态社区、生态文化”同步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团山寺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石首绿色发展新亮点。深化“美丽家园”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绿色生态村庄建设。切实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和庭院美化,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加快中心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建房。 共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禁止在一类管控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空气净化工程,强化机动车尾气监测与治理,严禁秸秆和垃圾焚烧,加快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力争全年天气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让“石首蓝”的优良环境成为常态。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库长负责制,切实加强水质监测,全面落实治污责任,全面推行“清水养鱼”,确保重点江河、湖泊、水库水质按期达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工程,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业薄膜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严格落实市畜禽养殖“三区”功能划分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狠抓企业节能降耗,杜绝新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切实管住增量。综合运用土地、价格、法律等多种手段发展绿色工业,扎实开展环境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大力削减污染物存量,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五)突出创新驱动,着力营造发展气场。      强力破解要素制约。围绕项目开展“双征”,有序推进沿江产业园、太平坊、车落岗、金银垱、张城垸社区及廖家渊棚改、蔡家潭水体整治项目征迁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到哪里、用地保障到哪里”。积极对接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做大工业、商贸等产业基金。积极运用PPP模式〔34〕,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创新运用EPC模式〔35〕开展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工程质量。进一步做实政府融资平台,不断增强城投公司造血功能,全年计划融资18亿元。 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36〕。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布局,加强和规范聘用人员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示范创建、涉农资金整合、规范中介服务、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和经费管理等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倾力打造一流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精简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完善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和跟踪服务管理办法,为工业项目落户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入园项目业主把项目规划、立项、报批、测绘、勘察等前期工作统一打包,引入专业公司集中办理,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作为。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培育一批“石首工匠”。实施“互联网+”行动,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加快筹建石首“创客之家”电商孵化基地,全面搭建“双创”服务平台,让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突出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精准扶贫。按照“六准六实”〔37〕要求,统筹政策、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向贫困村、贫困群众聚集,对标脱贫任务,精准发力,立体攻坚。强化攻坚措施,抓好产业扶贫,做大做强调关稻虾连作、桃花山生态土鸡等一批产业扶贫基地。抓实项目扶贫,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亿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和贫困户帮扶项目,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年度计划。统筹抓好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精神扶贫,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确保全市年度脱贫任务如期完成。 强化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努力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启动石首市救助站整体搬迁,新建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中心,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新方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养老产业。 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石首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持续加强血防综合治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入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书香石首”全民阅读活动,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石首故事。深入推进“十星文明”创建,开展百姓巡回宣讲、“石首楷模”评选活动。大力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新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争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群众信赖的“网红”。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源头控管,全面推进第三次农业普查。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民防空、邮政通讯、编制、审计、粮食、公积金、供销、烟草、气象、史志、档案、保密、老区工作,支持老龄、工商联等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继续深入推进平安法治石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持续加大维稳、禁毒、反恐和社区矫正等工作力度,加快“地网”工程〔38〕建设,着力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稳步提升“一感两度两率”〔39〕水平。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落实好法律援助项目。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信息收集、排查调处、信息反馈机制,不断丰富和拓展石首“大调解”品牌。依托市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平台,推动职能部门与第三方进驻,切实规范信访秩序,构建“大信访”格局,打造“阳光信访”。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工作和网格化建设,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建立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坚决落实“四个最严”〔40〕要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持续加强渡口、车站、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2017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着力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1.完成中心城区新增一所标准化小学建设。2.完成山底湖公园一期项目建设。3.新建明珠大道农贸市场,完成笔架山、皇叔街、界山口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一批城区公共厕所。4.完成城区公交停车场及充电桩设施建设。5.启动建设城区文化体育中心。6.继续抓好农村卫生室“五化”〔41〕达标建设,2017年完成60家。7.继续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洗农村骨干渠道109公里,升级改造农村涵闸泵站110座。8.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关爱行动,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对一”结对亲情关爱行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政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在心,担当前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高效政府、担当政府、廉洁政府。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 (二)全面提高政府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4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43〕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限度推进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大数据”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三)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实事,求实效。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完善履职尽责管理,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四)全面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和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成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切实提高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    各位代表,昨天的奋进已载入史册,全新的征程又将启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中共石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区三园”:“一区”指石首经济开发区;“三园”指金平工业园、沿江产业园、江北工业园。 2.“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为非上市公司和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规范股份转让服务的平台。 3.“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报告中“四板”特指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4.“98+”洪涝灾害:2016年长江洪水水位与1998年持平,但垸内洪涝灾害比1998年更严重。 5.天鹅洲首开区:鄂旅投投资石首旅游的第一个开工区域。 6.“五城同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 7.“六治并行”:同时开展非法码头整治、污水治理、非法采砂整治、垃圾堆场整治、违法建筑整治、损绿治理。 8.畜禽“三区”管理: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管理办法。 9.“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指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0.“六个一”审批制度:受理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单告知”、办理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科审核”、批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人审签”、工业项目审批服务收费实行“一票缴费”、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站服务”和“一次办结”。 11.“营改增”: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 12.“港产城”: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13.G234:起点在河北省兴隆县,终点在广东省阳江市,南北纵跨河北、北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一市的国道。 14.“3322”资金支付模式:项目竣工验收支付工程总价款的30%(进场正式施工后支付10%,竣工验收合格后支付20%);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满一年支付30%,满二年支付20%,满三年支付余下的20%。 15.“六关五度”:“六关”指招商实地考察关、项目预审关、项目选址关、项目可研关、项目评审关、项目税赋关;“五度”指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环保程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 16.“十路大军”: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群团组织开展活动扶贫、党员干部结对扶贫、代表委员联系扶贫、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扶贫、志愿者服务扶贫、工商企业帮扶扶贫、农民合作社带动扶贫、电商队伍营销扶贫、专业人员扶技扶贫。 17.“10+3”:“10”指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有硬化的通自然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有新家当;“3”指基础设施建设、“五务”(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合一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8.“三馆一站”: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 19.“一带一群一区”:“一带”指长江经济带,“一群”指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区”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20.“五个第一”:发展第一、工业第一、园区第一、项目第一、招商第一。 21.“三个争先”:综合实力在荆州县市中位次争先、在全省同类县市中增幅争先、在湘鄂周边县市中实力争先。 22.“3+X”:培植化工医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三个主导产业,多个辅助产业。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24.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5.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6.“三个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农业产业培育融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7.“三增一促”:增产、增收、增绿、促脱贫。 2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9.汽车后服务: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30.“七个一”招商工作机制:采用“一个产业、一个专业科局、一个领导带队、一个招商专班、一个规划方案、一笔专项资金、一套配套政策”模式开展产业招商、对口招商工作机制。 31.“飞地经济”:  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2.“五线”:城市规划中的紫蓝绿黄红线,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33.“损绿”:损毁长江沿岸绿色植被的行为。 34.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35.EPC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是工程建设项目一种总承包模式。 36.“三权”分置: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37.“六准六实”:扶贫对象要准,目标数据要实;项目安排要准,帮扶举措要实;资金使用要准,保障举措要实;措施到户要准,政策落地要实;因村派人要准,责任到位要实;脱贫成效要准,质量进度要实。 38.“地网”工程:通过相应软硬件建设,将区域内各非公益性视频监控探头,移动定位装置联入公安机关信息收集网络,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甄别和筛选,为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39.“一感两度两率”: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政法机关公正执法满意度、平安创建公众活动知晓率、参与率。 40.“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41  .“五化”: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五化”村级卫生室。 42.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43.“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